2024年,钢材现货价格持续徘徊于生产成本线附近,使得钢铁企业发展面临阶段性困境。为了稳定日常经营,越来越多钢铁企业开始参与期货市场,最直接的体现便是钢材期货注册仓单量显著攀升。
今年11月,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热轧卷板期货仓单注册量一度达到52.31万吨,创近五年新高。此前,螺纹钢期货仓单注册量于今年9月达到近五年来最高值21.01万吨,不锈钢期货仓单注册量于今年7月达到上市以来最高值19.71万吨。
钢铁企业具体是如何运用期货工具的?在参与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感受?近日,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旗下的多家头部钢企,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各自对于钢铁行业期现融合的实践思考。
钢铁行业迈入期现融合时代
宝钢股份是中国宝武的核心企业,年产钢铁产品超过5000万吨,其中热轧产品约1500万吨。宝钢股份热轧产品销售业务总监孙祖春,向记者介绍了公司参与期货市场的实践历程。
据孙祖春介绍,宝钢股份酝酿参与期货市场是在2017年,当时有三个重要背景:一是公司感受到钢材行情的波动正在加大,钢材价格在2011年至2015年单边下行,2016年又剧烈反转;二是关注到整个行业逐渐开始金融化,部分民营钢厂的期货运用能力走在了前列;三是2016年宝武合并后,公司同质化产品比例大幅提升,对公司的市场化销售提出挑战。
“在上述背景下,公司管理层组织了研讨会,讨论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的可行性。随后在2017年下半年,集团公司在向国务院国资委备案后,同意了宝钢股份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业务诉求。”孙祖春说。
经过一系列准备后,2018年7月,宝钢股份尝试了首笔热轧卷板期货的套期保值交易。“当时市场需求下滑,公司综合考虑多方因素,决定在10月到期的期货合约中进行套期保值,最终成交约2万多吨热轧产品,其中一部分尝试了实物交割。整体来看,这笔交易确实帮助公司在后续价格下跌的行情中锁定了加工利润。”孙祖春表示。
2018年12月,钢材市场再次进入淡季,宝钢股份尝试进行了第二笔期货交易。孙祖春告诉记者,由于当时判断期货价格相对现货具有优势,所以公司选择了实物交割,并在2019年初顺利完成交割。从最终效果看,参与交割帮助公司纾解了销售端的短期难题,且交割的吨钢利润高于同期直接对外销售的利润。
今年,宝钢股份开始探索新的期货参与模式,联合中下游企业共同进行风险管理,即宝钢股份将标准交割品销售给中下游客户,由客户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或交割。在孙祖春看来,中下游客户在期货市场中的操作更为便捷,该模式能够提高套期保值的效率和便利性。总体来看,从不参与期货,到简单地套期保值锁定利润,再到参与交割拓展销售渠道,宝钢股份的理念迭代是我国钢铁行业迈向期现融合的缩影,期货和衍生品的运用逐渐成为钢材贸易环节的必修课题。
弥合时间错配与空间错配
钢材销售与下游基建地产景气度息息相关,而基建地产开工具有鲜明的周期性和区域性特征。在保证连续生产的前提下,尽量在销售层面弥合时间与空间上的供需错配,成为期货市场赋予钢铁企业的又一重要意义。
对于我国钢铁企业来讲,每年销售最头疼的时间是春节前后。
安徽长江钢铁董事长张峰告诉记者,每年春节前后各半个月,下游陆续停产,螺纹钢产品的销售几乎为零。但钢厂的生产必须是连续的,每天都有1万多吨的产量。过去,钢厂只能自己不断累库,要累积30万吨到40万吨冬储库存。但在下游复工后,这些库存全部销售给市场,短期价格势必受到冲击。
去年,长江钢铁首次参与期货市场,重要目的便是破解春节前后的供需错配问题,公司通过下游贸易商在期货盘面进行加工利润的锁定,取得了一定效果。“去年因为刚刚尝试,所以参与的体量较少。今年心里有底了,实战中也增强了信心,准备2025年春季前加大参与期货交易的体量。”张峰说。
而在不同区域间,钢材供需的错配问题也时常显现。
鄂钢的产品以建材为主,公司今年的螺纹钢期货注册仓单量显著增加。鄂钢期货部主任唐玉宝表示,公司参与期货的重要诉求便是化解空间上的供需矛盾,而且今年的矛盾尤其突出,这也构成公司注册仓单量明显增长的重要原因。
据唐玉宝介绍,今年7月、8月,公司关注到整个湖北地区的钢材库存增至高位,同时当地的一些工程项目并未开工,导致需求较为低迷。此时公司若继续将产品投向当地市场,将进一步打压钢材价格。于是,公司将7月、8月的产能,通过期货注册仓单的形式,延后至10月进行销售,并通过交割库的分布,发往需求情况更好的华东地区,从而同时解决了时间与空间的错配困难。
“鄂钢早在2013年就参与期货市场,也总结了不少案例,公司各层级也在尝试中逐步学习运用期货的方式和理念。公司成立了期货部门,结合现货实际来制定期货工具的使用计划。随着行业逐步关注到期货工具带来的价值,期货与现货的融合或许已是大势所趋。”唐玉宝说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